奔赴基层,让种子生根发芽
个人简介
李文强,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201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4班的学生,现在崇明区中兴镇事业单位工作。在他的身上,你能看到脚踏实地的朴实作风,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,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。
一、心怀感恩,埋下种子
李文强同学的家庭环境并不是那么的优越,所以在大一刚开始,他就尝试申请贫困生助学奖金,在辅导员和班委的悉心帮助下,他顺利地取得了那一笔对他来说能够大幅度改善生活的资金。那时,他的心中就埋下了一颗毕业后一定要回报社会的种子。
大学期间,他乐于奉献自己,积极参与到学院学校的各类活动中,在院学生会和院团委勤勤恳恳工作,做好各类活动的后勤保障,为学生服务,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。大四那年他面临着人生抉择:究竟是考研、找工作还是让心中的那粒种子生根发芽。就在那时,一则招录“三支一扶”大学生的通知在班级群里传开,由校就业服务中心牵线组织,在咨询就业老师,征得家里人同意后,李文强毅然决然地选择报名参与该活动,经过笔试、面试、体检等层层选拔,最终他如愿以偿地成为上海市崇明区的一名“三支一扶”大学生。
二、转变角色,融入群众
初出校园,离开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奔赴农村基层,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,融入群众是首要任务。刚到一个新环境一时难以适应,难免会有些“水土不服”,语言不通、不习惯衣食住行、交通不便,基层工作事情繁琐、千头万绪,老百姓工作难做通……到基层工作后,李文强才发现在大学所学的知识本领在农村在群众中并不通用,工作时没有头绪,容易陷入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的窘境,其实归根究底这类问题都是由于没有及时适应基层新环境导致的。但是,他并没有气馁,摆正态度,重做一回“小学生”,积极向领导同事学习,向网络书本学习,向老百姓学习,努力去适应基层这片沃土。李文强一直坚信着:基层虽然条件艰苦、情况复杂,工作千头万绪,但是就个人成长角度而言,基层所接受的磨炼,经历的苦和累是非常宝贵的,只有深入基层才能够吸取营养、积聚力量,才能更好地向上成长;只有深入基层,才能够更好地了解百姓,是增长见识的大好机会。
三、克服难关,奉献自我
2020年伊始,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,疫情就是命令,防控就是职责。在接到乡镇疫情防控的通知后,李文强毫不犹豫地定了最早回上海的一班动车,主动结束春节假期,匆匆收拾行囊,在第一时间赶到了工作岗位,一边隔离一边工作。他主要负责企业的数据统计工作,每日收集各企业上报的数据表格,梳理汇总上报,辅助排摸重点地区来沪人员情况,并解答对于重点地区来沪人员医学观察相关政策疑问。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之初,许多老百姓不理解为什么要严防死守,经常与志愿者发生口头争执,甚至有时候无端谩骂志愿者,遇到这种情况时,他往往自己吞下委屈,平下心来,耐心地讲解此次疫情的严重性和传播速度,不厌其烦的回答老百姓的各种问题,老百姓在了解疫情的同时也能够积极配合社区工作,为后续开展疫情防控措施奠定群众基础。疫情面前需担当,越是艰险越向前,他主动扛起身上的责任,在防控一线践行“三支一扶”精神。
四、三支结束,扎根基层
两年时间弹指一挥,李文强的“三支一扶”的服务期满了,他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,在崇明的服务经历让他深刻体会了扎根基层的意义,也更加坚定了留下来继续服务基层、服务群众的决心。他渴望在这片土地上,继续绽放光彩。在期满当年,他报考崇明的事业单位,经过不懈努力学习后,最后考上了事业单位,继续扎根崇明。
这是一个普通“海大”人的人生选择,也是一个普通“三支一扶”的故事,在中国的各处还存在着更多优秀事迹和典型故事,他们在发光发热,他们身上投身基层的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,希望能够激发起广大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、奉献基层、扎根基层的荣誉感、自豪感、责任感,激励和感召更多的高校毕业生“到基层去、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”,以梦为马,不负韶华,在担当、奋斗中绽放青春芳华。